Friday, January 23, 2009

阿牛回乡过年记

词/曲:阿牛陈庆祥

轻轻的把行李放在肩膀上
阿牛今天他要回家乡
回家过年吃年糕拿红包
见见亲爱的爹娘

紧紧把车票握在手上
和我一样的游子挤车站
恨不得马上飞到故乡的胸膛
满载乡思的车子奔往家的方向

喔 回家了啰
要逛逛童年渡过的地方
看看家乡成了什么模样
一家人共聚一堂喜气洋洋

喔 天下的爹娘
计较的并非要儿女衣锦还乡
只是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平安健康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身在异乡

喔喔 米饭永远是家里煮的最香
让我喝口妈妈煲的白果莲子汤
家是游子永远的避风港 喔
家是游子永远的避风港



12年前的1997年,新电台“丽的FM”(现为988)搞了一个活动,名为“新唱新年歌”,广邀本地音乐人齐齐为97年的农历新年创作出独具色彩的本地新派贺年歌曲,让听众在一片以锣鼓鞭炮声作音乐背景的“发大财”歌曲的喧闹声中,还可听到带有清新风味的本地独创新年歌。如果要为本地乐坛做个记录,我想,这个曾经在本地乐坛写起一股热潮的活动,是毫无争议地必须记录在案。

一众“新唱新年歌”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三首歌,分别是老大张映坤的《摇滚新年》、陈伟坚和夏日风采合唱的《春风吹呀吹》,以及这首阿牛陈庆祥的《阿牛回乡过年记》。

那时候,阿牛还没有推出个人专辑,但凭着以《阿牛和阿花的故事》夺得第二届海螺新韵奖青螺组冠军的头衔,阿牛已经在本地音乐界薄有名气。

这首《阿牛回乡过年记》除了旋律动听之外,歌词也触动人心。歌词描绘的是游子归家的心情写照,那些身为游子的听众,相信听了这首歌也会深有感触。

再加上当年刚好是牛年,于是《阿牛回乡过年记》顺理成章成为所有“新唱新年歌”中最受欢迎的一首,这也奠下了阿牛日后成为本土红星的重要基石。

这股新派新年歌热潮在第二年持续火热,于是,一向来大力支持本地创作的滚石唱片公司也顺着这股热潮发行了一张名为《滚石98凑凑热闹 新派新年SONG》的贺年专辑,把去年“新唱新年歌”活动中的一些歌曲收入在里头。

其中曲目包括:-


光良品冠双响炮
红通通轻轻松
KONG XI RAYA 新年好
回家过年(潮语)
阿牛回乡过年记
摇滚新年
阿妈的新年愿
新年备忘录
红色新年
我们看见了春风



遗憾的是,因为不同唱片公司的关系,陈伟坚和夏日风采合唱的《春风吹呀吹》,并没有收入在这张专辑里头。时隔多年,一直没法再次听到这首歌,算是一种缺憾美吧。

犹记得当年考SPM的华文作文时,有一题是关于描述巴士总站的情景,我选了这个题目,并且尝试把游记归家的心情写照写进去。当年,我还不是游子,未曾尝过当游子的滋味,所以一切只好凭空想象。这首《阿牛回乡过年记》也成了我写作的重要题材来源,“轻轻把行李放在肩膀上”、“紧紧把车票握在手上”等词句,都被写在作文里头。

转眼间,10年过去了。。。


又是农历新年,又是一个牛年。。。

阿辉要回乡过年了。。。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Seven Pounds》观后感:美丽的误解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在看这部《Seven Pounds》之前,读过了一些剧情简介,但没读得很仔细,也没看过任何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结果,形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曾经以为这部电影要说的是:一个生活潦倒郁郁不得志的汉子,决定要自杀。在他了结生命之前,他想要做一些事情,去帮助一些陌生人。而在他帮助他人的过程当中,他看到了他人对的生命的态度,让他对自己的生命有着一个新的启发和认知。于是,他走出了阴霾,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活出精彩的人生。

我真的曾经这么以为。

还好,即使电影不如我先前想的那样,也没有叫我失望,我对电影的评价也比我预期中来得稍高。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超人梦”,不是具有超能力,不是能飞天遁地。而是能一一满足身边的人的需求和愿望。要做到这一点,绝对是个奢求,伟人办不到、圣人也办不到,相信只有超人能办得到。

看这电影时,观众都不知道Ben Thomas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何总能在他身上看到人性的光辉?为什么他总能毫无保留地为他付出,即使是素昧生平的陌生人?是什么驱动他做这一连串的事?

只是,虽然我们都有这个疑问,但我们都没有去费劲思量,去猜测这一连串事件背后的故事。因为,这些猜测,都没有什么意义可言。

Emily当然也很想知道答案,她亲口相询,试图从Ben口中得到答案,然而她失败了。她生气他对她隐瞒,但过了一天,气就消了。

对着这么一位浑身散发出人性光辉的天使,你还能生气吗?你真的还有必要去探讨这位天使背后的故事吗?

然而,这位天使并不是一位真正的天使。他有着一段非常不开心的过往,让他一辈子活在内疚之中,他的人生,是一个悲剧。他后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赎罪。于是,他不断地奉献,毫无保留地付出,直到他生命的完结。

这位天使的故事,让人不胜唏嘘。

Will Smith是好莱坞一位非常独特的演员,他有着出众的明星魅力,即使他的脸孔占据了整张电影海报,即使整部电影几乎由他一个人演到完(I am Legend),观众也不觉得过分,也不会生腻。而在这耀眼的明星魅力之下,也有着叫人折服的演技,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他了。

看到他在影片中生无可恋的绝望眼神,看到他因为不能透露实情而显得不知所措的无辜神情,看到他决定自我牺牲而又舍不得离开心中所爱的挣扎泪水,你能不为之动容吗?

如果我是今年度奥斯卡金像奖的评委,我会毫不犹豫把我手中的一票,投给Will Smith。他绝对有资格成为2008年度最佳男主角。

自私,永远都是人性中的一个重要特质,也是让一个人生存下去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完全无私,是不是已经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条件呢?

Tuesday, January 6, 2009

《大搜查之女》观后感




从商业角度来说,一部电影一定要有一个卖点。而毫无疑问的,《大搜查之女》的卖点,就是郑秀文了。太久没有在大荧幕上出现,郑秀文的歌、影迷静候佳人倩影许久。此片适逢其时,满足了一众歌迷、影迷的夙愿,就算不能大卖,相信也不会亏损。

尤其是《大搜查之女》中的女警员角色,简直是为郑秀文量身定做。神经质的个性,当然还会像以前的影片那么吃香,而且还多了一个有“型”的身份——女督察,一众歌迷、影迷一定不会失望了。

然而,卖点归卖点,郑秀文从来都不是演技派,即使她曾演出《长恨歌》,即使她曾被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影片中演得比她出色的演员还真不少。男主角陈奕迅、杜汶泽、骆应钧、叶璇、陈子聪等人整体上都演得不错,还有内地的董勇、张国立。连演技派如廖启智、谭耀文也只能有几分钟的戏份,戏份也不多但同样抢镜。还有一大票艺人,为麦、庄二人的首部电影,客串演出。

这是麦兆辉和庄文强首部摆脱刘伟强,独力执导的影片。因此,对麦、庄二人而言,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求好心切难免。因此,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看到二人的贪心,很多“多余”的情节,导致结尾因为枝节过多而整合不当,让观众难以第一时间明白故事的流程。

这类绑架影片,“故弄玄虚”是想当然尔的叙述方式。在这方面,要是能拿捏得当,就会引人入胜,导演也应该离“大师”不远了。

但麦、庄二人不是大师,也成不了大师。故弄玄虚之余,真相又不能给人一种“原来是他”的感觉。只是透过剧中人物三言两语的对谈交代出事实的真相,难免予人一种叙述方式太复杂、交代方式却又太过草率的感觉。

香港的警匪片已经泛滥到一个程度了,要拍出新意,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此片依然有新意,这个的确是麦、庄二人的功劳。

警员和黑帮合作的故事,已经是一个卖点了,黑道人物以走私汽油,也是影史上首见。只可惜故事的扩张叙述却是眼高手低,无法让观众投入。

主次不分,是电影最大的弊病。观众搞不清楚,这是警匪片,还是郑秀文向来演惯的都市恋曲故事?鱼与熊掌,终归要有取舍。

影片以“放蛇”做引点,带出郑秀文饰演的司徒慕莲的女警角色。这是“多余”的情节之一,观众早已透过海报、预告片、故事大纲得知郑秀文的角色,“放蛇”情节转折效应荡然无存。几个年届适婚年龄的少妇在酒吧内大谈性生活,是向《欲望都市 Sex And The City》致敬?还是东施效颦?

司徒慕莲初到黑帮老大霍青松(陈奕迅饰)家,即在地上爬着去拉窗帘,这是要突出角色中“神经质”的个性?未免过火了吧。身为当场的最高指挥,司徒慕莲实在无需这么做。

内地方面,有董勇、张国立的演出,和香港的主线并无特别联系,因此导演可以把这两条线分开。除了陈奕迅最后被董勇逮捕的那一幕,两条线的角色完全没有碰头,也完全没有必要碰头。故此,在衔接上,两条线始终给人一种搭不上的感觉。说实在的,要是把整个大陆的故事线完全删去,对整部电影也没多大影响。只不过,如果真的删了内地的故事线,在内地上映时,影片会少了卖点、票房也会减少,这当然不是商业导演喜欢的事。

随着港产片在香港当地越来越落寞,中国内地市场,已经越来越被香港片商和导演重视。据知,两位导演为了过得了中国方面的审核,删除了一些情节。也或许因为这样,我们看到的影片结局,变得支离破碎、不汤不水。

从改装油槽车爆炸到最后绑架案被侦破,事实的真相,却是如何?

也真没能在第一时间搞懂。

最后,如果要为这部电影点评,“可以不看”是相当适合的形容词,如果你不是郑秀文歌迷或影迷的话。

Thursday, January 1, 2009

《叶问》观后感




这是我2008年看的最后一部电影。电影结束时,距离2009年还差1小时06分。

自小就喜欢看武打片,小时候看成龙的醉拳、A计划时,会在一旁跟着主角比手划脚,对着空气拳打脚踢,还会自制音响效果。相信这是很多人共有的童年回忆。

看完这部《叶问》之后,也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想要对着空气演练日字冲拳。

香港的功夫电影,离这个时代已远。这个时代,为了刺激观众的视觉感官,动作片都偏向于凌厉动作。传统中华武术的优雅美感,已不复多见。所幸的是,在2008年岁末前,叶伟信、甄子丹、洪金宝、梁小熊等人,把中华武术的面貌重新还原,让我们可以看到咏春的精萃。至于蔡李佛、五形拳等其他中华武术,虽然没有太多描述,但至少也看得到基本功架。

很多人喜欢把这部《叶问》和三年前李连杰的《霍元甲》放在一起做比较,这点无可厚非,毕竟两部片子的时代背景、故事架构都极为相近。

比起《霍元甲》,《叶问》会稍微逊色了一点。《霍元甲》告诉了观众一件事,即“武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逞强斗狠,而是“止戈为武”。

《叶问》则明显没有这方面的野心,只是在电影结束前,提起了“武德”。武德者,仁也,推己及人,以儒学哲理为根基,并不是一味地逞强斗狠。这是叶问在和三浦将军比试前,说出的一番话。

只是,在两人比试的过程中,叶问出手却毫不留情,招招狠辣,把对手打至重伤,显然和之前的那番话有出入。

虽然,我们明白,在那个战乱的时代,中国人被日本欺压多时。佛山沦陷,四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叶问本身家园被霸占,从一方豪绅沦落成煤矿工人,一家三口三餐不得温饱;也亲眼看见同胞枉死于残酷的日军手中,自己空有一身武功,却无法为枉死的同胞讨回公道。满腔怨气积压多时,因此,才一股脑儿发泄在日本对手身上,出手毫不留情。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武德”这段对白的插入,却显得格格不入。

一部电影的主轴是一个思想灌输,是导演要把其思维传达给观众的一个安排。整部电影中,“武德”这个理念着墨并不多。电影的主轴,是以抗战时期的家仇国恨为背景,带出一代武学宗师的故事经历。然而,电影结尾时,突然以一段对白来带出“武德”这回事,而后的擂台比试,却明显有违“武德”。看来,那段“武德”对白的穿插,徒然只是画蛇添足。

很多香港导演都有一种本事,即很懂得掌握戏院里群众观赏影片的气氛。他们会在电影中加入一些令人发噱的镜头,目的在于引发哄堂大笑,营造出一种“群众共鸣”的温馨气氛。叶伟信也是这种典型的香港导演,因此,我们可以在《叶问》里,看到许叫人发噱的小情节,也的确成功营造出群众共鸣的气氛。

还有一点要说一说,看《成龙的特技》时,成龙说过,群殴戏最难拍,因为场面调度很难控制。以前的拍法是主角在镜头前和一两人对打,背景则是一群小喽罗在一旁装腔作势。这种拍摄手法很不好,个人一种很“假”的感觉,很不自然。现实生活,歹徒是不会在一旁装腔作势的。

在以一敌十那场戏中,却又让我再次看到这种我以为早已被电影界摈弃多时的拍摄手法。

看《叶问》之前,没做资料搜集,因此对于甄子丹没有兼任武术指导,感到有些意外。印象中,叶伟信、甄子丹合作的电影,武术方面,都由甄子丹亲自操刀。

这一次,动作导演是洪金宝,武术指导是梁小熊。搞不懂的是,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分别?